雅马哈双排键电子琴教师俱乐部 – YETC

文章

论双排键电子琴教学中的通才教育理念

"通才教育",来自两个英文词汇:liberal education(直译为自由教育)和"general education"(直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这两个词同时被通译为“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与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相适应的教育。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 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简单说来,“通才教育”是培养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适应能力强的人才。通才教育是整合与平衡专门知 识的教育 , 是促使各专业之间的沟通与平衡的教育。通才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打破专门化的狭窄思维,拓宽知识基础,力图将专业知识与邻近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尽可能使学 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得到较全面的训练,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广博而坚实的基础。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希望受教育者能够成为以“专门知识为基础 的通才”。因此把通才教育视为一种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追求的更高阶段。

一 现行高等音乐教育的现状
建国以后,我国全盘学习苏联。在高等教育领域里;施行部门办学、行业区分、条块管理、学科分隔。 所进行的是典型的“专才教育”模式。所谓“专才教育”:“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一教学原则长期以来指导着 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办学方向,并由此而建立起相应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对于我国当时高等音乐教育走上系统化、规范化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也为我国培 养了不少的人才。 这种“专才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与我国计划经济制度体制时期所相适应的教育。我们知道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艺术生产不计成本,完全由实报实销,其价格与价 值常常相背离;艺术产品不是作为商品提供给广大的观众,而是作为思想教育的内容提供给大众,因此,不能形成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 下,艺术生产必须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成本的核算,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双效益。另外是艺术作品的传播也同时受到当时的科技水平的局限, 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受到地域和场地的限制,人们大都只能在本地区来欣赏艺术作品。因此,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市、县建立了许许多多地各个事业编制 的专业文艺团体,在这些文艺团体内部各个表演工作种类分工明细、具体单一,人员编制庞大。在这样情况下,需要大量专业技术较强的艺术表演的专门人才,只 有这样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工作是有统一分配,音乐院校不必考虑学生的工作分配问题。这样必然会引导音乐 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向。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市场经济的来临,社会越来越感觉到,我们原来的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反映在它的产品上,既教育所培养 的人才上。而现今面对新世纪人类历史走向信息化时代,这种以细化分科设置为主流的学科课程体系追求各自学科专业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专业的纵深发展,把 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整体范围的知识割裂开来,忽视了本专业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这些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要求。如学生 专业口径狭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的局面等等。这种专才教育模式在我们音乐院校表演专业课程上具体划分为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音乐表演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直接指向具体专业的课程,如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表演专业课是建立在专 业基础课之上的关于某一专业的学科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课程,如声乐、器乐等。目前,我国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相对独立,学生明显存在着学科之间的知识割裂, 曲式、音乐史、声乐、器乐各是一回事,学生很少将这些知识与表演性和欣赏性课程内容融为一体。其结果,难免落得一个理论、技术理论和表演技术各自为政的匠 人”。音乐表演专业课自成体系,相互之间渗透不够,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面不宽、适应能力不够。学生毕业后一旦走上音乐工作岗位,面对要会弹、会 唱、会讲、会舞、会写、会组织音乐活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不能适应。

英国的音乐评论家安德鲁•克拉克在他的一篇评论中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是这样评价的:“在音乐学院挤满了学生;他们几乎都希望将来以表演为生。多数人所受的教育只告诉他们一种成功的模式;通往天堂的道路是成为又一个伊扎克•帕尔曼(以色列出生的小提琴家),或着勒尼•弗莱明(美国女高音):即成为表演者中的一员”。其 实在我国的音乐院校也是如此,我们都很清楚不是每个学习音乐表演的学生将来都会成为“朗朗”和“马友友”,他们毕业以后也大都是会从事一般的、实用性比较 强的音乐表演或音乐教育工作。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都是为了朝着“演奏家”或“演唱家” 的方向发展。虽然他们的专业性较强,但是由于他们知识面比较狭窄,学生面向社会,会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今社会需要。

二、现行高等音乐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基本态势,当今世界现代高等教育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正逐步走向市场化,毕业生的 业问题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的高等教育也走出了“象牙塔”,越来越趋向于与市场“联姻”。以现代高等教育的眼光来看,学以致用、让学生能够尽 早有所实践,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这是世界各大学所普遍鼓励与支持的。高等教育的“象牙塔”专业教育,已走向综合素质教育,教育更强调 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音乐表演教育也将面临新时代的考验与挑战。作为培养音乐表演人才 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必需要考虑到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是每所高等音乐院校亟需认真解决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艺术生产的根本任务是要创作出艺术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艺术生产依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 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佳结合。因此,艺术生产必须实行产业化运作方式,才能使艺术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而促进艺术 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也是说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够接受市场的考验对我们音乐院校至关重要。毕业生的业率对于我们音乐院校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建设和 发展。目前我们专业音乐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的业状况也是不乐观的,学生面临业市场的严峻考验,这是有目共睹的。

在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下,现今社会文化产业在我国正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着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如我国的新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她们 利用古筝、扬琴、二胡,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民族乐器,如独弦琴、吐良 ,演奏出融合拉丁、爵士、摇滚等诸多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的乐曲。每名团员至少会演奏两三种乐器,有的甚至懂得多达10多种。加上创新的具有现代肢体语言与站 立演奏方式,成功地开辟出一片天空。首张推出的《奇迹》在日本的Oricon大碟榜的占据位置, 劲卖150万张!“女子12乐坊”创造了4亿多产值的天方夜谭般神话。这些实例不能不给我们带来深层次的思考。

有此可见,“通才教育”的教学理念,在现今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前,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创始 人和卓越的音乐教育家,海因里希.涅高兹(1888.4.12-196410.10)。在他的音乐教学体系中可看得出通才教育的渊博精深的见解。在 1958年苏联出版他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写道:“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的不 仅是所谓的作品内容,不仅应该以诗意的形象来感染他,而且还应该对他极详尽地分析总的曲式、结构及其中的个别细节、和声、旋律、复调、钢琴织体,总之,他 应该既是音乐史家,又是理论家,又是视唱练耳、和声、对位和钢琴弹奏的老师”。 “培养和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因为通过任何一首浪漫曲或歌剧片断都可以给学生许多有关和声、视唱练耳、声部进行、曲式等的知识”。

在人类历史走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我们很有必要运用"通识教育"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合理的设置课程,更新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 高质量的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全面理解的水平和熟练的诠释音乐得表演技能。加强表演、伴奏、演唱、指挥,作曲实践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创作和改 编音乐作品以及对各种风格的即兴表演的教学,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实力。

需求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内在动力之一,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源泉。学生的学习需求,归根结底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业市场与个人志趣爱好的反 映。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如何培养教育学生具备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适应变动能力强的音乐人才。音乐艺术从本质说是一种实践,音乐的教学也 是一种艺术实践的教学,所以音乐教育应重视实践性,以艺术实践作为主要教学形式和内容。音乐实践又是一个塑造音乐形象的过程,音乐的艺术性只有在技巧与 艺术修养(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理论涵养等)的有机统一中才能体现出来,音乐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审美教育。

三、在双排键电子琴表演专业教学中贯穿通才教育的理念
乐器改良和发展是人类生产力直接的反映:
音乐的特殊性注定了音乐是反映人 类生产力发展水平变化直接、敏感的艺术种类。在人类的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音乐一直伴随着人类生产力的逐步发展而不断成长变 化。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工具并将它们应用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经过了千万年的积淀,人类制造出了用来创造和再现音乐的工具-乐器。乐器的出现是人类 音乐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笛(骨哨)、陶埙、到西周的箫(排箫)、编钟再到春秋战国的铜鼓、筝乐器等,从公元前3世纪诞生起源西方 的气势宏大的管风琴,在到1709年人类进入的钢琴时代。从1930年美国发明家L.哈蒙德推出有实用意义的机电式风琴,称为哈蒙德琴。在到凝聚着当今高 科技结晶的雅马哈Electone STAGE (ELS-01C)双排键电子琴。无不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对自我的超越。如果说,早期以声乐和古代丝竹乐器为主的音乐形式是人类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的产 物,那么以管弦乐为主标志的器乐时代则是西方几百年来工业文明的产物,现今人们使用的电子合成器、双排键电子琴、数码钢琴则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 可以说是代表人类制造乐器的很高水平。

双排键电子琴的表现特点:
双排键电子琴的英文名字为Electronic organ,译作电子管风琴。双排键电子琴正是在二十世纪以电子技术为依托的大环境下产生的,
这必然带有许多现代元素在其中,使这件现代电子乐器与其他传统乐器有着不同表演方式。双排键电子琴音乐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台双排键来演奏各类风格的乐曲独 奏,也可以在各种乐器的协奏曲中担当乐队的角色的协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双排键的台数进行重奏、合奏。另外还可以为声乐独唱、歌剧,舞剧,音乐剧等 伴奏。在音乐表现力有着很大的表现空间。正因为乐器自身的特点,才赋予演奏双排键电子琴的表演者要具备丰富的音乐修养、综合表现能力强和音乐理论精通的人 才来驾驭。因此,通才教育的理念在双排键电子琴的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特殊的意义。

通才教育在双排键电子琴教学过程的几点建议:
在“通才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按照自然发展的原则,根据社会的需要,为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把提高学生 学习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是作为指导者与学生通过双排键电子琴学习来了解真正的音乐,掌握音乐得的实质,表现音乐艺术。
正确诠释演奏的作品。不仅是熟练得演奏作品,还要深层次的学习作品(如:风格、曲式结构,和声语汇、作曲技法以及音色调制, 节奏的编配等等)。
培养学生在演奏本乐器要有“乐队感”:是“一个人的乐队”(ONE BAND)。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把模仿真实乐器做到“神似”
成为自己的演奏方向。了解各种乐器的演奏法。了解他所演奏的音乐是什么风格!是LATIN,还是JAZZ?正确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作品风格。

我们知道在双排键电子琴上有着强大的编辑功能和音序器功能,要让学生学习和研究掌握音乐制作的技术,这实际是音乐演奏的一个
延伸。音乐制作的前提是要求学生熟练使用和声语汇、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把握乐曲的整体编配。培养学生创作编辑双排键电子琴原创作品。

在双排键电子琴专业课程教学中,除了现有的双排键电子琴专业的表演课程以外,建议增开“双排键电子琴的教学教法”课程,“双
排键电子琴艺术歌曲伴奏与编配”课程,“双排键电子琴流行歌曲伴奏与编配”课程,“双排键电子琴创作课程”。充分发挥双排键电子琴在我国音乐领域中的作用。

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多掌握一些其它电子乐器。如:电子合成器、电子钢琴,智能编曲键盘,电脑音乐midi设备、钢琴。使学生具有一
专多能的本领。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

要引导学生大量分析研究、倾听观赏古今中外各种风格不同形似的一切艺术作品;从中汲取艺术养分,为将来的音乐表演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才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是符合现今社会需要的教育。这对于双排键电子琴的教学有 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应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在课程结构要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设置创新性、开拓性、研究性的双排键电子琴音乐教育课程。我们都知道双排键电子琴进入中国也不过二十几年,与其它传统乐器教学相比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 是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上有着许多有待于我们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加强学术 相互交流。把双排键电子琴的学科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音乐系
殷默刚

【参考文献】

1、《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 张寿松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论钢琴表演艺术》 【苏】『.涅高兹著 汪启璋 吴佩华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3、《Apple电脑高等音乐音频教育解决方案》

 

返回顶部返回顶部